1976年,四人帮覆灭的消息如一股强风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国,所有人都为此欢欣鼓舞。而在上海的一座普通住宅里,一个名叫贺子珍的年迈女子,在得知这一消息后,眼泪无声地滑落。这不是普通的泪水,而是压抑了多年情感的爆发,是对过去岁月的感怀。
贺子珍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。她年仅17岁便踏上了井冈山,成为了这场伟大斗争的一部分。正是在这片革命的热土上,她遇见了毛泽东——那个日后改变中国命运的男人。在毛泽东因战伤严重时,贺子珍始终不离不弃,寸步不离地守护在他身旁,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。两人逐渐走到了一起,成为革命伴侣,在战火中携手度过了十年风雨。
这十年中,贺子珍为毛泽东生下了六个孩子。然而,艰苦的战争岁月无情地夺走了五个孩子的生命,只有李敏一人得以幸存。失去孩子的痛苦无疑加重了贺子珍的负担,但她依然尽全力支持毛泽东的事业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两人之间的关系却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延安时期,毛泽东的责任日益繁重,他每天都忙于国家大事,几乎没有时间陪伴贺子珍。而贺子珍因身体状况不佳,无法继续投身革命,心理上的压力也与日俱增。她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与毛泽东之间的差距在拉大,焦虑和不安也随之加深。她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,觉得自己无法跟上毛泽东的步伐。于是,两人的争吵也日益频繁,关系逐渐恶化。
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,贺子珍冲动地决定离开延安,前往苏联留学。她天真地以为,出国留学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知识,从而缩小与毛泽东的距离,更好地支持革命。然而,毛泽东并不认同她的决定,多次写信劝她三思而后行。尽管如此,贺子珍还是坚持出国,抱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踏上了苏联的土地。
然而,命运却再次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。贺子珍在苏联生活得并不顺遂,刚到不久便发现自己怀孕了。但她完全没有精力照顾孩子,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习和工作上。最终,这个未出世的孩子因肺炎夭折了。孩子的死对贺子珍造成了巨大的打击,她的内心满是愧疚和悲伤。毛泽东听闻后非常担忧,特意将女儿李敏送到苏联陪伴她。然而,贺子珍逐渐意识到,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幼稚,但一切都已无可挽回。
随着岁月的流逝,毛泽东的身边出现了新的伴侣,而贺子珍的后悔也无法改变这一切。她明白,自己与毛泽东之间的缘分早已结束。多亏了王稼祥夫妇的帮助,贺子珍最终得以回到中国。然而,回国后的她依旧无法见到毛泽东。
1959年,在庐山会议期间,毛泽东得知贺子珍的消息,特意安排了一次见面。这是两人分离多年后的第一次重逢。岁月的流逝让他们都变得苍老,昔日的激情早已被现实所取代。贺子珍看着眼前熟悉却又陌生的面孔,泪水再次涌上眼眶。然而,他们的相聚并未持续太久,毛泽东很快便离开了。贺子珍心中默念着,这或许不是最后一次见面,她还抱有希望能再见毛泽东一面。但命运再次戏弄了她——这竟是他们的最后一面。
1976年,毛泽东逝世的消息传来,贺子珍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。她试图请求与毛泽东遗体告别,但这一请求却被拒绝。那一刻,她感到无比的孤独与失落,仿佛她的一生都在追随和等待中度过,却从未真正得到满足。
三年后,四人帮被捕,贺子珍的心情稍有平复。组织上关心她的生活,询问她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。她沉默了许久,心中那个埋藏了三十多年的愿望终于浮上心头:“我想去天安门看一眼。”
事实上,谁都明白,贺子珍并不是单纯地想看天安门,她想要的是再见毛泽东一面,哪怕只是一眼。
1979年,经过中央批准,贺子珍终于在女儿和女婿的陪伴下,来到了天安门,进入毛主席纪念堂。当她看到毛泽东遗体的那一刻,所有的情感再也无法压抑,泪水奔涌而出。她站在那里,静静地看着他,仿佛一切都回到了过去,那些曾经的岁月和经历在她的脑海中一一浮现。泪水混合着记忆和情感,一同流淌在她的脸庞上。